中国出海企业的GTM VS英国本土公司的GTM
为英国本土公司做GTM与为中国出海企业做GTM,在以下核心方面有明显区别: 一、客户认知与市场成熟度 英国本土公司GTM 中国出海企业GTM 二、GTM策略重点差异 维度 英国本土公司GTM 中国出海企业GTM 市场调研 主要验证细分定位和竞争差异化 从零开始的市场可行性、文化适配性、合规/监管全景分析[8][9] ICP定义 相对稳定,微调为主 需跨文化重新定义ICP,决策链条、痛点、优先级可能完全不同[10] 渠道策略 数字营销、内容驱动、生态伙伴 早期依赖本地分销商、战略联盟、电商平台(如Tmall海外)、绿地投资建本地团队[5][11] 定价模型 基于价值定价,透明度高 需考虑”Good Enough市场”策略——中国品牌常以”性价比”优势切入中低端,再逐步向上[12] 合规/法律 熟悉本地法规 需投入大量资源理解目标市场KYC/KYB、数据保护、反垄断、外资准入、知识产权等,常需本地律师/会计团队全程参与[8][11] 团队结构 核心团队即本地人,沟通顺畅 必须建立本地化团队(sales、marketing、支持、法务),母公司与当地团队文化融合困难[11][13] 销售方式 软性内容营销+专家式咨询销售 初期大量使用outbound、直销、关系型销售(尤其在亚洲市场),逐步过渡到品牌驱动[10] 三、具体执行差异 英国本土公司(以fintech/B2B SaaS为例) 中国出海企业(fintech/payments为例) 四、咨询公司服务重点差异 为英国本土公司做GTM咨询 为中国出海企业做GTM咨询 五、案例对比 英国本土fintech公司GTM 中国出海fintech企业GTM 结论 英国本土公司GTM:市场成熟、认知清晰,咨询重点在”优化、差异化、数字化转型”。 中国出海企业GTM:从零起步、跨文化挑战巨大,咨询重点在”市场准入、本地化深度改造、信任建立、合规落地、渠道网络搭建”,是全流程、重资产、高风险的系统工程。 对FinaConnect这样的咨询公司,服务中国出海企业需要: 这与服务英国本土公司(主要是战略咨询+营销优化)有本质区别。[10][6][3][7][2][4][11][8][5][1] 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