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几乎每周都在创下新纪录的标普500和纳斯达克不同,油价却在挣扎。自1月1日以来,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近15%。即便是对俄罗斯石油公司的新制裁,或是特朗普对委内瑞拉采取军事行动的威胁,也未能将油价推回到每桶70美元以上,更别提恢复到2022年的水平。
OPEC+也未能提供帮助。该组织在2025年12月进行了温和增产后,决定在2026年第一季度暂停增产,理由是担心供应过剩,这使得油价并不特别吸引人。即便与伊朗潜在的紧张局势虽然可能会暂时提振油价,但似乎也不太可能对市场信心产生持久的影响。
那么,尽管存在这些潜在的催化剂,为什么油价却一直没有上涨呢?
一方面,交易员们似乎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感到担忧。这种放缓主要是由于国内需求疲软、房地产领域问题、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不足以及与美国的贸易紧张关系——所有这些都对全球化石燃料需求造成了负面影响,显然对油价造成了压力。此外,中国10月份的贸易顺差为900.7亿美元,不及市场预期的956亿美元,这对油价的支持作用也不大。
另一方面,较高的美国商业库存可能抑制了油价恢复上涨动能的能力。据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,库存实际上上升了约520万桶,达到4.212亿桶,远高于预期的240万桶下降。战略石油储备也增加了50万桶,达到4.096亿桶。
交易员们或许还将面临一系列即将发布报告带来的失望。其中,定于本周三公布的OPEC月度石油市场报告,如果因全球增长放缓而调整产量预测,可能会将价格推低。国际能源署也计划发布年度和月度报告,而美国能源部将公布其短期展望,均可能对油价造成影响。
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。近期,美元指数正在走强,通常这对于大宗商品是个逆风。同时,如果劳动市场疲软的迹象继续显现,油价可能会对美联储政策态度的潜在变化做出反应。最重要的是,地缘政治的发展往往会出人意料——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可能再度升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