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海凯特 │ UK/EU 出海一站式服务 │ 产业出海|科技出海|HEPAI中国 │

中国汽车产业的困境与未来展望

中国汽车产业的困境与未来展望

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严重的困境。多年来,政府主导的超量生产政策导致了车辆的严重过剩,使得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不得不采取大幅度降价、灰色市场销售和非盈利经营等多种策略来应对当下的困局。分析师警告,只有少数几家汽车制造商能在长期内生存下来,而北京方面由于经济和政治风险的顾虑,抵制让这些企业倒闭,使得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陷入了供给过剩的循环中。

路透社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,以下是总结:

中国的汽车产业经历了剧烈的产能过剩,由于政府政策优先推动生产目标而非市场需求,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现在面临着大量车辆积压的问题。这导致了大幅降价、非常规销售策略和整个供应链普遍亏损的现象。

经销商通过砍价以符合工厂的补贴要求,而未售出的汽车则被登记和投保为“已售”,或作为零公里“二手车”出口,甚至被转卖到像Zcar这样的灰色市场。一些车辆最终被遗弃在汽车墓地,或在网络拍卖中以远低于原价的价格出售。分析师表示,这一体系已变成了过剩和激烈竞争的恶性循环。

地方政府通过提供廉价土地和补贴以吸引工厂的办法,使得全国范围内的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剧。虽然像比亚迪和吉利这样的巨头可能渡过难关,但中国129个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品牌中,绝大多数难以存活。咨询公司预测,到2030年,只有15个品牌能继续生存。尽管市场呼吁整合,但北京对让汽车制造商倒闭持谨慎态度,担心会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经济增速放缓。

这一危机的影响广泛,汽车及相关产业占中国GDP的约十分之一,外国汽车制造商正在快速失去市场份额。同时,欧洲和美国对廉价中国汽车涌入其市场表示担忧。在电动车价格战进入第三年的背景下,整个行业面临洗牌,但政治激励和经济风险可能会延缓必要的改革。

——

澳大利亚并没有本地汽车制造商,因此没有保护的需要。将一些中国汽车引入该国将对通货膨胀产生重大影响(降低)。

原文路透社:汽车过剩引发折扣、灰色市场及汽车制造商的生存忧虑最初出现在HUBFX | 全球账户 | 外汇风险管理上。